学校的质量年度报告,是向社会报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情况和落实国家政策情况的重要方式。2023年,学校的年报编制工作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要求,通过用数据说话、用案例证实,客观反映学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国际合作质量、服务贡献、政策落实、挑战与展望等方面。对2023年度我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和发展成果,回应社会关切,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
1.2学生情况.............................................2
1.3教师队伍.............................................2
1.4设施设备.............................................22.人才培养质量
2.1党建引领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学校学生学业测试合格率达到97.61%、专业技能普测合格率达到100%、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8%、毕业升学、就业率100%!
(四)2023年师生荣获省市各类竞赛奖情况统计表。
2.7升学情况。
2023年,我校升学率为92%,升学学生占毕业生总数61.8%。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专科人数为159人。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
3.1.1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度
3.1.2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与结构优化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依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行专业总量控制,根据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需要,适度增设新专业,稳定办学规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等实际,依托行业背景,凸显软件技术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1.3 中高职、中本衔接专业建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了行业企业、中职院校、毕业学生、在校学生的调研,形成各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3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对口升学、就业两个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6个。经学校党支部会议审定在学校网站发布并正式使用。两个骨干专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形成了“师匠互动、项目驱动、中高衔接、递进成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同四川魔力风暴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合作企业同时在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优势,形成了以企业为纽带、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贯通,学生递进成长为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中高企三方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技师双导师教学、中高职二阶段培养的“三双”培养方式。
3.1.4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根据社会、市场和学生技能考证需要,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实训,利用周末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各教研室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023年底我校派出21名专业教师参与高职新媒体专业培训。加强了我校1+X试点证书工作的师资力量,也明确了考评方式及评价指标,为学校开展培训及考试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持。
3.1.5 学校专业数量、课程总量
3.2 课程建设质量
3.2.1中高职(中本)课程衔接
我校专业依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市场就业需求,充分与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内容设置与职业能力的阶段特点相适应,在课程内容横向设计上凸显整合性,纵向上凸显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连贯性。
第一阶段属于基础入门学习,开设一些基础且与后期专业相关联的易学专业,如平面设计、影视剪辑特效等。第二阶段的课程主要学习关联性知识,逐步向学生呈现职业任务情境及操作解决流程,如网页设计、计算机语言等。第三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问题应对与计划性知识,学生根据已学到的知识为基础,合理规划、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和操作程序。第四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情境辨别和视觉选择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操作和职业信念。第五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基于经验的专业系统性知识。按照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性的中高本课程衔接设计,能保证职业发展逻辑上的连续性,同时体现我校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
3.2.2 课程建设规划与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依托学校专业建设,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依托学校专业建设、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课程资源,组建完成教师队伍,同时引进了优质的专业课程资源,学习借鉴创新。
通过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整理,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综合使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技能考核。
3.2.3 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把德育课程建设与学生常规管理紧密结合,以“网格化管理” 为载体,用个性鲜明的自创的“规范化教室”、 “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共同建设“一班一品” 特色文化,激发和引导孩子们自我发展。依据本专业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真实工作过程,将思政与教学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工匠精神等内容融入课程,形成“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引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以及启发式、嵌入式等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创新思维,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确定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注重德育渗透教学效果的评估,实现对课程目标达成及教学成效的有效评价。
3.2.4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测评价
学校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公开课、抽查听课进行评价。所有任课老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规范,以课程规范为依据,评价课堂教案;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案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教研室组织全校性观摩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案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案常规要求为依据。
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地。
教务科定期检查教案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案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案评价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占一定比例。
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在学生中进行信息反馈(反馈方法主要是量化打分方式进行)。
3.3 教学方法改革
3.3.1 教学设计与内容改革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包括课堂讲授、作业讲评等,在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把握中职教育的定位,其次教学大纲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上,另外,课程的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实习主要是利用学校实训室,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的学期,学生停止理论课的学习,进入各个单位参与实际工作,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假期中,使得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懂得学以致用。
3.3.2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我校在教法组织上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线上微课、钉钉等技术和信息资源与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互动。课程组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课前“探索”发现问题、课中“实施”找到突破、课后“勤练”反思提升,课外“拓展”检验成果的能力训练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
根据学情分析,综合采取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把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情境创设处、思维的障碍处以及知识的延伸处等整合进教学案例中呈现,把知识点从书本转化为实操点评。从独立制作发展到小组协作,采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
3.3.3 教学管理与评价改革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参观教学、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提高专职教师福利待遇等措施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2023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旨在提升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实训等工作的质量。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化大数据,给课堂注入新元素,多方位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多元多维形式进行教学评价,采取立体化、多元化、增值性的评价方式,做到有感知和无感知、单次课程和学期、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以增值性考核的形式收集教学过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学校通过抓教师队伍建设、抓教研教改、抓教学常规、抓考核考评,开展“我最满意的课”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进行优秀公开课展示观摩活动,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3.4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学校教室电脑配置齐全,学习网站搭建完善,校园网覆盖全校园,建立了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资源网站,资源包括中外文献资料,开放知网、万方等网站,可供教师上课参考和学生查阅资料。学校设立学生培训基地室,供学生训练提升。学校通过超星学习通、慕课等网站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加强学生文化和专业技能训练,巩固学生核心课程的学习。师生通过各种学习资源软件不断提升自己,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3.5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争取进一步落实教师编制,不断构建教师发展机构,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保障教师生活,通过“绿色通道”引进教师,争取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能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胜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积极构筑适应教师需求的融“教、研、训”于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按质按量完成师训任务,全体教师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能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调整教师的学科结构比例,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各项师训活动均按要求考核,记入师训信息库。
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采用检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笔试、论文交流、竞赛与评比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奖惩、校本课时认定等挂钩,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留下成长、发展的轨迹。 针对教师评选年度“最佳贡献”奖、“最美教师”奖。
3.6 校企双元育人
制定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通过调研、走访、问卷等形式,向企业人事、生产组长及经理了解,获得最新市场需求、职业能力需求和行业需求情况,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及时了解新技术、新规范,使得岗位标准与工作内容、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一是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高质量的工学交替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搭建平台,吸引企业、 教师和行业人员参与其中,多方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引入专业案例,尽可能多地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企业,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借助企业、行业,引入标准,保障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
二是完善合作机制,组建校企管理委员会,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培训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联合管理委员会以企业、学校的相关领导为主体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合作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培训委 员会以企业、学校的业务骨干为主体,吸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参加,负责合作项目的专业方向、培养标准和教学建议等的制定。
三是健全合作保障。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以保障合作双方的权益。学校建立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激励考核评估反馈制度,企业建立培训条例、师傅遴选标准等制度。通过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进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4.国际合作质量
4.1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质量
4.1.1 通过课堂教育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学校利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观看各类教学短视频、英语特色节目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4.1.2 利用各类活动提升学生交流技能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英语课后交流活动52次。围绕基础交流、时事热点等重点,提升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交流技能。
二是开展以“互联网+”的方式带动同学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拓宽学生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外国友人交流,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4.1.3 通过思政课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校通过思政课程进一步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价值观。思政课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讨论、热点辩论、教师评价、课后小论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价值观。
5.服务贡献质量
5.1 服务行业企业
就业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数据。 学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了学生职业发展速度,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2023年度,我校为社会、行业输送优质人才36人。
5.2 服务地方发展
5.2.1 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度
5.3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一年来利用自身优势,在招生时着重选择农村学子,同时对所有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户建立了档案,针对上述学生给予学费优惠减免。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优秀的贫困学子加以奖励。这些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服务株洲市乡村振兴工作。
5.4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秉承“自信、 平等、 开放、 包容”的办学理念, 我们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文化交流, 图书馆、 体育场免费对外开放,服务了株洲人民。
6.政策落实质量
6.1国家政策落实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一年来,学校将全校贫困学生筛选收集,建立贫困生库,实现精准扶贫。全年帮助学生办理申请免学费和申请助学金两项合计661人,其中免学费601人,申请助学金123人,享受国家奖学金1人。
学校设立校级奖学金,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入班级前5名者,每学期奖励100—500元;进入年级前10名者,奖励500元/年/生。
6.2 地方政策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声誉提升。一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2023年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达标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关于教师参赛及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奖励办法》等方案制度,极大完善了学校为落实株洲市教育政策的措施和相关方案。
6.3 学校治理
6.3.1开展“四大行动”活动。
为了落实国家对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完成省教育厅对学校达标评估,今年10月初开始,学校围绕当前工作短板,重整旗鼓,奋发而上,以校办字〔2023〕6号红头文件,下发了《围绕工作短板,开展四大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本学年度开展“环境优化、安全保障、质量提升、招生冲刺”四大行动,努力创办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学校。通过三个月的“四大行动”,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6.3.2学校决策管理机制情况
学校坚持和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党支部领导、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的决策管理机制。
从下半年开始,学校实行机构人事改革,由原来行政科、学生科、教务科、就业科和招生科,变更为: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工会、招生科。同时新提拔了一名科室正职和三名科室副级,为更好地贴近实际,管理和服务广大师生。学校每周组织一次学校中层干部例会、每周组织一次全校教职工例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支部支委会工作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全体党员大会。相关决策透明、公开。一年来通过各类会议的组织及工作的落实,形成了自上而下科学、规范、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6.3.3 学术权利体系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术权利建设。成立了“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3个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师德师风建设德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术权利建设工作,一年来学校学术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7次,研究部署了本年度专业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材规范审核等工作。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重要学术机构,一年来遵照学校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管理规定,落实学术委员会的职权,学校积极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尊重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机制与程序,尊重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策意见,依托学术委员会全面加强学校学术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力确保了学术权利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6.3.4 民主监督体系建设情况
为了推进学校民主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一年来学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2次、学生代表大会1次。
通过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度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先进教职工评选方案》、《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度最美教师评选方案》等等。通过学代会审议并通过了《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选举方案》。
6.4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6.4.1 学校人才培育情况
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6.4.2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情况
一是学校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二是学校不断推动名师及团队建设且成效显著,发挥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学校教师培养主要是依靠校本培训、远程培训、离职培训、短期学习培训和到企业生产实习培训等方式。培训经费学校全部报销并根据财经制度给予一定的补助,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要求在职教师全部参加并纳入教师考核。
三是2023年度继续修订和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听课、教师评教、评学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6.4.3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情况
一年来学校学生学业测试合格率达到97.61%、专业技能普测合格率达到100%。整体水平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6.5经费投入
几年来,学校持续加大办学投入。一是下大力气采购教学电脑,目前我校学生基本人均一台笔记本电脑。二是持续投入提升硬件水平,学校采购空调9台,用于改善教学环境。三是在食堂、宿舍、校园公共施舍等方面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改善学生生活环境。
2023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4324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7. 挑战与展望
7.1 面临挑战
挑战1:学校高层次人才发展情况还有所欠缺。随着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期望与日俱增,我校高层次,特别是研究生及以上教师人数与家长、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挑战2: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运用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7.2 未来展望
一是要遵照国家、省、市有主管部门要求,进一步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在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同时,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确保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规模增长、办学效益提升。
二是要以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三是根据中职学期教育转型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升学为主要方向,同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走向市场,正确处理好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关系。
四是要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大优质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株洲英泰软件职业技术学校
2023年12月